首页

我被女王调教的事

时间:2025-05-29 04:53:44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区域教育创新研究分会成立 浏览量:17023

  中新网9月28日电(记者甘甜 孟湘君)重温“李约瑟之问”,中国给出了怎样的答案?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中国?9月27日下午,由中新社主办、中新网承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分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和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与会,并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资料图: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

  论坛期间,谈及英国学者李约瑟发出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施寒微指出,“李约瑟之问”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

  施寒微在发言中说,“产生于欧洲的现代性已经改变了世界。这种现代性究竟是好是坏,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他同时指出,“我们也看到,中国已经迅速迎头赶上。现在的关键是,西方或者欧洲和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互相学习的阶段,我们不应再讨论究竟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而是去想象一种有诸多赢家的未来。”

  王博对此表示,文明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在互相学习。他认为,重要的是,当意识到科学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时,应当去思考如何给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方好的土壤。此外,科技和人文都会共同提供价值和现实,忽略任何一方面,都可能给世界带来一种不平衡。

资料图: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

  那么,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如何真正读懂中国和中华文明?对于欧洲学者所提出的观点——中国并非一个像西方语境下那样的“民族国家”,中国的主要特征来自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而西方一直试图用西方的方式来理解中国,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解决?

  施寒微在论坛上表示,当下的欧洲由许多“民族”组成,但缺乏真正的凝聚力。他认为,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重新组织文明的形态,中国的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注解。

  王博也认为,对中国来说,现代国家的构建跟中华民族的构建是一体的。但是,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所以,应当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他强调,读懂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并非易事,关键是要确立起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完)

【编辑:何路曼】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正月剃头死舅舅”?专家:没有科学依据

柯思婷·佳玥:人类文明的根基是对创造、传承和美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是自由的,允许人们发现彼此,以和平的方式质疑彼此,并对彼此产生影响。

“夫妻同日留置、姐弟先后落网”,中纪委官网起底郑小燕家族腐败案

二、受贿罪。2006年1月至2022年春节前,被告人王登峰利用担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赛事承办等方面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相关单位或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66.469万元。

全国戏曲青年领军邀请赛沈阳开幕 于魁智等名家唱响经典唱段

郑永年对广州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他建议在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设立科创特区,推动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驾马车的紧密结合,助力大湾区发展。

(两会声音)代表说甘肃积石山震后“苦尽甘来、生机无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解决适老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2024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

一修一补,事关百姓安居;一买一卖,体现城市繁茂。一条“修补巷”,是天津市提升城市业态和居住品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缩影。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将原本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变为服务居民的“暖心事”。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把工作办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